膽石可分為膽固醇石和色素型石兩大類。膽石是因膽汁中的色素濃度過高或膽固醇累積,加上混合了一些例如礦物質的元素,繼而結晶形成,當中以膽固醇石較為常見。膽石的成因與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。愛吃油膩煎炸或甜食物,有膽石家族病歷、患有膽固醇過高、肥胖,以及多次懷孕的人士,均會有較高風險患上膽石。在香港,大部分的膽石都是兩者混合的。
大部份患者通常不會有任何病徵,一般可能在例行身體檢查時才發現。假若有以下症狀,就必須多加留意。
膽石所引起的併發症屬於外科急症,患者會出現腹絞痛,發燒,黃疸病等症狀。情況嚴重有機會急速演變成敗血症,甚至危及性命,所以患者必須立即入院觀察和接受治療,甚至可能需要立即進行手術治療。
– 傳統膽囊切除手術
–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(又稱微創膽囊切除手術)
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,外科醫生會先在患者的肚臍位置,輕輕切開一個十五毫米的小孔,然後在右腹上再開兩個五毫米的小孔。醫生繼而會在這三個小孔內,置入小型手術儀器,進行膽囊切除手術。手術一般需時約1小時。
由於傷口較細小,患者的康復時間比傳統開刀手術快,並減低傷口受細菌感染的機會。微創手術可有效減輕患者所受痛楚,大部分患者均可以在術後即日開始進食,住院時間由傳統的大約一週縮短至一兩天。病人康復後,傷口疤痕並不容易察覺。